鹅口疮的发病部位通常先出现在口腔黏膜脆弱或菌群易失衡的区域,即颊黏膜内侧、舌面、牙龈与上颚、唇部黏膜等。
1.颊黏膜内侧
是最常见的首发部位,尤其是婴幼儿因吸吮奶瓶或手指时,口腔黏膜与外界接触频繁,颊黏膜内侧易受念珠菌黏附感染,表现为白色乳凝状斑块,不易擦去。
2.舌面
舌背部的乳头结构为念珠菌提供了附着点,若口腔卫生不佳或免疫力低下,舌面可能先出现白色斑膜,严重时可覆盖整个舌面。
3.牙龈与上颚
免疫力较低者(如艾滋病患者、化疗人群)或口腔黏膜受损时(如佩戴牙套、义齿摩擦),牙龈边缘或上颚硬腭区可能先发病,表现为红肿伴白色伪膜。
4.唇部黏膜
少数情况下,唇红缘与口腔黏膜交界处可能因干燥、裂隙成为感染入口,出现白色斑块或糜烂。
鹅口疮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若发现口腔内有擦不掉的白色斑块,伴轻微疼痛或进食困难,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扩散至咽喉、食管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