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秘
长期便秘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变得干燥坚硬,排便时需用力努挣,干燥的粪便会摩擦、撕裂肛门周围的皮肤和黏膜,导致肛门裂伤,从而引起出血。这种出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颜色鲜红,同时伴有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疼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便秘还可能导致肛门周围静脉丛充血,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
2.痔疮
痔疮是引起肛门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内痔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黏膜,排便时粪便摩擦内痔黏膜,或因腹压增加导致内痔静脉丛破裂,就会出现出血症状。内痔出血一般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鲜红,可在排便时滴血、喷血,或仅在大便表面带血,便后出血通常会自行停止。外痔一般很少出血,但如果外痔发生血栓或炎症,也可能出现便血,同时伴有肛门疼痛、肿胀等不适。
3.肛瘘
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多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肛瘘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内口多在肛管齿状线附近。当肛瘘处于活动期时,瘘管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排便时粪便摩擦或挤压瘘管,可能引起出血。肛瘘出血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量通常不多,常伴有肛门周围持续性或间歇性流脓、疼痛、瘙痒等症状,外口处还可能出现红肿、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