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大便出血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注射疗法、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上,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粗粮,如芹菜、苹果、燕麦等,同时多喝水,保持大便柔软通畅,避免便秘时干硬的粪便摩擦内痔黏膜导致出血加重。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厕所,每次排便时间尽量控制在5-10分钟内。另外,要注意肛门卫生,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
2.药物治疗
建议遵医嘱用药治疗,局部用药常用的有痔疮栓、痔疮膏等,可起到消肿、止血、止痛的作用。口服药物方面,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可服用止血药物,如槐角丸等;如果伴有便秘,可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等,以减轻排便时对内痔的刺激。
3.注射疗法
适用于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患者。该方法是将硬化剂(如5%苯酚植物油、4%明矾水溶液等)注射到内痔的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局部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促使痔核纤维化、萎缩,从而达到止血和防止痔核脱出的目的。注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胀痛感,一般数天后可缓解。
4.物理治疗
常见的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的高温作用,使内痔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达到止血和消除痔核的效果;冷冻治疗则是通过低温使内痔组织坏死、脱落;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内痔组织凝固、萎缩。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5.手术治疗
当内痔大便出血严重,经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或内痔脱出明显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痔切除术是直接将痔核切除,适用于较大的内痔;PPH手术则是通过吻合器将痔上方的黏膜环形切除并吻合,使痔核向上悬吊,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需要注意休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