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护理要点有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安全护理等。
1.日常生活护理
着重培养患儿的自主生活能力,根据其年龄和病情状况,协助或引导他们完成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活动。选择宽松、柔软、易穿脱的衣物,方便患儿活动且避免摩擦皮肤。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定期对生活用品进行清洁消毒,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理发、修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2.饮食护理
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吞咽功能较好的患儿,可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应切碎、煮烂,便于患儿咀嚼和消化。对于吞咽困难或进食缓慢的患儿,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进食时发生呛咳、误吸。喂食时要耐心细致,将患儿头部稍抬高,避免平躺进食。此外,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咨询医生。
3.运动护理
根据患儿的运动障碍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伸展、屈曲、旋转等,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如让患儿坐在平衡垫上或借助平衡板练习,提高其平衡能力。同时,可辅助患儿进行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训练,逐渐增强其运动功能。运动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可分多次进行。
4.心理护理
小儿脑瘫患儿由于身体残疾,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和家长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用温和、鼓励的语言给予他们心理支持,让患儿感受到关爱和尊重。多表扬和肯定患儿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其社交能力,消除孤独感。当患儿出现情绪波动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
5.康复训练护理
严格按照康复治疗师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护理配合。协助患儿完成各种康复训练项目,如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向康复治疗师反馈训练效果和患儿的不适情况,以便调整训练方案。同时,要督促患儿坚持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训练习惯,提高康复效果。
6.安全护理
由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需加强安全防护。保持室内地面平整、干燥,避免摆放尖锐、易碎的物品,防止患儿摔倒或碰撞受伤。使用床栏保护,防止患儿从床上跌落。对于有癫痫发作史的患儿,要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防止癫痫发作时发生意外。在患儿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要全程陪伴,随时关注其安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