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驱期多数患者有类似感冒非特异性症状且被咬伤处有异常感觉儿童或有精神轻微异常易被忽视急性期兴奋型有高度兴奋、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等表现儿童表达弱需留意异常反应麻痹型有肢体无力等表现儿童易误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
一、前驱期症状
狂犬病前驱期一般持续1~4天,此阶段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同时,被咬伤部位的伤口附近常伴有疼痛、瘙痒、麻木、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狂犬病病毒在周围神经组织中繁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精神方面的轻微异常,但常易被忽视,需家长密切关注儿童被咬伤后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变化。
二、急性期症状
(一)兴奋型表现
进入急性期后,患者逐渐出现高度兴奋,典型表现为恐水、怕风。当听到水声、风声或其他轻微刺激时,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恐水是狂犬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此外,患者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恐怖、流涎、多汗、心率加快等表现,此阶段患者神志多清楚,但病情进展迅速,需高度警惕。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难准确描述不适,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出现异常的哭闹、对水或风的异常反应等情况。
(二)麻痹型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以麻痹型为主,主要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瘫痪等。此类型在儿童中也可能发生,需注意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