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急性期在感染后1-2周出现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及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全身肌肉疼痛明显,以腓肠肌、肱二头肌等部位显著),幼虫移行寄殖期约在感染后2-3周开始,消化道症状渐缓但肌肉疼痛加剧、活动时更重,还可现眼睑面部水肿等,重者累及全身致呼吸困难(因幼虫移行至肺部)、心肌受损(心悸、胸闷),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细察,孕妇需关注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者原有疾病可能加重。
一、急性期症状
感染后1-2周内出现,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与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可为稀便或水样便;全身症状有发热(体温可升至38-40℃)、乏力,同时全身肌肉疼痛明显,以腓肠肌、肱二头肌等部位最为显著,疼痛剧烈时患者难以活动,严重影响日常肢体运动功能。
二、幼虫移行寄殖期症状
感染后2-3周左右开始,此阶段消化道症状逐渐缓解,但肌肉疼痛进一步加剧,全身肌肉持续酸痛,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还可出现眼睑水肿、面部水肿等表现,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幼虫移行至肺部,影响肺组织功能所致;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肌受损,表现为心悸、胸闷等,影响心肺功能正常运转。对于儿童患者,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肌肉疼痛及发热等表现;孕妇感染旋毛虫病时,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原有基础疾病可能因机体免疫力变化等因素而加重,需综合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