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三带喙库蚊等蚊虫叮咬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弱发病风险高,生活在蚊虫密度高地区及夏季蚊虫活跃季感染风险增加;病毒入人体后先在局部繁殖再入血形成病毒血症,不能被清除则穿血-脑屏障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炎病变,儿童血-脑屏障不完善、有基础神经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情相对重,经常处于户外蚊虫密集环境感染风险显著上升。
一、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感染病毒后,病毒可在蚊虫体内增殖,当蚊虫叮咬人时,病毒便会进入人体引发感染。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被叮咬感染,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生活在蚊虫密度较高地区、夏季蚊虫活跃季节时,人群感染风险增加。有蚊虫叮咬史且处于乙脑流行地区的人群需格外警惕。
二、病毒侵入人体后的发展过程
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等部位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将病毒清除,病毒就会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病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病毒更容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病毒更易在体内扩散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病情相对较重。夏季蚊虫较多,若生活方式中经常处于户外蚊虫密集环境,感染风险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