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分级分一级(接触或喂养动物等通常无需接种)、二级(裸露皮肤轻咬等需接种)、三级(贯穿性咬伤等需立即接种并注射免疫球蛋白),流浪猫需考虑地域因素及异常表现,儿童接触流浪猫家长要密切观察,孕妇接触后无论暴露分级均遵专业指引规范接种,既往全程接种过狂犬疫苗者按时间分情况加强或重新全程接种。
一、暴露分级判断
1.一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完好皮肤被动物舔舐。此类情况通常无需接种狂犬疫苗。
2.二级暴露:裸露"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需接种狂犬疫苗。
3.三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或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此类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二、流浪猫相关风险评估
1.地域因素:若接触地为狂犬病高发地区,流浪猫携带狂犬病病毒风险增高,需更严格按暴露分级判断。
2.流浪猫异常表现:若流浪猫出现行为异常(如狂躁、抑郁、流涎等),且有接触史,即使未达明显暴露分级,也需提高警惕并咨询专业医生。
三、不同人群特殊考虑
1.儿童: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接触流浪猫时易发生无明显察觉的轻咬或抓伤,需家长密切观察接触细节,严格按暴露分级判断,一旦符合二级及以上暴露需及时规范处理。
2.孕妇:孕妇感染狂犬病后果严重,接触流浪猫后无论暴露分级,均应遵循专业指引,按暴露情况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无明确禁忌证时需及时处理。
3.既往接种史人群:若曾全程接种过狂犬疫苗,需根据时间判断":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加强2针;3-12个月内加强3针;超过1年需重新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