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自身遗传特性由基因组决定基本生物学属性但不直接引发感染,传染途径包括飞沫传播(人群密集场所易致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携带者分泌物等可致感染),易感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免疫不完善)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基础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染且病情可能更重)。
一、遗传相关因素
支原体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其生物学特征的内在决定因素。其基因组决定了基本生物学属性,如菌体结构、代谢途径等固有特征,这是其作为独立微生物类群存在的遗传基础,但此遗传背景并非直接引发感染,而是为感染提供微生物学层面支撑。二、传染相关因素
(一)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养老院)易造成传播。当易感人群吸入含支原体的飞沫,支原体可黏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感染,如学校集体生活环境中肺炎支原体易在学生间通过飞沫迅速传播。
2.密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支原体携带者分泌物等可致感染,如接触被污染的毛巾、餐具等,若黏膜破损或易感则可能感染。家庭环境中儿童与携带支原体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易被传染。
(二)易感人群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易受支原体感染,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高,因儿童免疫防御功能未完全成熟,对支原体抵御能力弱。
2.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自身免疫力受限,清除支原体能力下降,易发生支原体感染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如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感染支原体后病情难控,易发展为重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