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分急性、慢性、晚期,急性多在接触疫水后数月发病,有发热、过敏、消化系统症状;慢性多由急性未彻底治疗或无急性史,有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晚期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及儿童侏儒症等特殊表现且需注意相关风险。
一、急性血吸虫病表现
急性血吸虫病多在接触疫水后1~2个月发病,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热型以间歇热或弛张热多见,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畏寒、出汗等,发热持续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但易复发;同时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多见于躯干部,呈荨麻疹样)、咳嗽、胸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可呈黏液样或脓血便。
二、慢性血吸虫病表现
慢性血吸虫病多由急性血吸虫病未彻底治疗转变而来,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病史。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间歇性腹痛、腹泻,大便多为稀糊状,偶带黏液、脓血;部分患者有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长期患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儿童患者可能因长期感染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现象。
三、晚期血吸虫病表现
1.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表现: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肝脏质地变硬,脾脏进行性增大,进而引发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还可出现腹水,腹部膨隆,伴有腹胀等不适。
2.其他特殊表现:儿童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可能出现侏儒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等;女性患者若患病,需注意妊娠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等风险,有血吸虫病病史者病情可能因身体状况变化而反复或加重,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疫水是感染根源,既往有血吸虫病感染史者需警惕病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