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对身体有局部和全身危害,具传染性,主要通过猫抓、咬或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注意防护。
一、猫抓病对身体的危害
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局部表现:被猫抓咬后1-3周局部会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随后形成结痂性丘疹,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常累及的是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如腋窝、颈部、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淋巴结可能会有疼痛、压痛,部分患者淋巴结会化脓、破溃。例如有研究发现约90%的猫抓病患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全身表现: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还可能伴有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病,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等;眼部受累可出现葡萄膜炎等;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出现肺炎等,但这些严重并发症相对较少见。
二、猫抓病的传染性
猫抓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猫抓、咬或与猫密切接触而传播。猫是汉赛巴尔通体的储存宿主,感染巴尔通体的猫可通过唾液将病原体传播给人。例如,健康人接触了感染巴尔通体的猫的唾液污染的物体后,再接触自己的黏膜或破损皮肤就可能被感染。不过,猫抓病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局限于人与猫之间的接触。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更易与猫亲密接触,如拥抱、玩耍等,所以儿童感染猫抓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需格外注意儿童与猫接触时的防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猫抓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与猫密切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