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有外阴阴道瘙痒、轻重不一且持续时间长,可伴外阴灼热痛、性交痛、排尿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治疗局部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制剂,全身用氟康唑,妊娠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哺乳期遵医嘱谨慎选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可能需暂停哺乳,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血糖后规范抗真菌治疗。
一、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症状包括外阴阴道瘙痒,瘙痒症状轻重不一,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伴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二、治疗药物类别
(一)局部用药
1.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咪康唑制剂也是常见局部用药,能干扰真菌细胞代谢过程。
2.制霉菌素制剂: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二)全身用药
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全身用药,常用药物为氟康唑,其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发挥抗真菌功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以局部用药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因妊娠期机体生理状态特殊,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局部抗真菌药物。
2.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经乳汁分泌对婴儿的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局部用药,若选择全身用药,可能需暂停哺乳,以减少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带来的潜在风险。
3.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是霉菌性阴道炎复发或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需在控制基础病的基础上规范进行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