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乙肝病毒阳性孕妇可通过母婴阻断措施降低母婴传播几率,避免共用可能致皮肤破损物品、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可防范血液传播,性生活中正确用安全套可降低性传播风险。有乙肝家族史属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女性孕期要重视母婴传播防控,男性也要注意避免传播他人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婴儿。例如,研究表明,乙肝病毒DNA载量高的母亲,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可通过母婴阻断措施,如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于妊娠后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胃镜等)、与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都可能引起乙肝病毒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共用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个人物品,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对于有输血需求的人群,应严格筛查血液;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做好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大大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小三阳的风险及应对有所不同。例如,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饮酒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女性在孕期更要重视乙肝的母婴传播防控,男性也需注意自身行为避免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