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感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淋巴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致发热等症状且不同血清型交叉免疫短再感染可致重症,儿童感染易现重症需密切观察,孕妇感染可能致早产等风险要及时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病情进展快需监测生命体征。
一、病毒分类与形态结构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分别为登革病毒1型、2型、3型和4型。其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45-50纳米,具有包膜,包膜表面存在糖蛋白刺突,核心是单股正链RNA,这种结构使其具备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等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当蚊虫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后,病毒会在蚊体内进行复制,之后蚊虫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入健康人体内,从而实现病毒的传播。
三、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淋巴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引发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而且,不同血清型之间虽有交叉免疫,但持续时间较短,若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四、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登革热后更易出现重症情况,如高热持续不退、出血倾向明显等,需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皮肤出血等症状变化。
孕妇:孕妇感染登革热可能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风险,所以孕妇感染后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感染登革热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要加强对老年人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的监测,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