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脂肪瘤大体病理表现为肿块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明显、大小不一,切面颜色通常黄或淡黄、质地多样可有出血坏死等;显微镜下可见分化成熟脂肪细胞伴核异型、有梭形细胞束状或编织状排列、有炎症细胞浸润且核分裂象少但有核异型;其多见于成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既往有脂肪瘤病史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随访。
一、大体病理表现
1.肿块形态:非典型脂肪瘤多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的肿块,部分病例可见有包膜结构,而部分病例包膜不明显;肿块大小不一,可从较小的局限性肿物至较大的占位性病变。
2.切面特征:切面颜色通常呈黄色或淡黄色,质地多样,可表现为实性、胶冻样等,部分病例可见出血、坏死等改变但相对少见。
二、显微镜下病理表现
1.细胞构成: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大小、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部分细胞可出现核增大、深染等核异型性表现;同时可见梭形细胞成分,这些梭形细胞可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
2.炎症反应:常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常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分布于肿瘤组织中。
3.核分裂象:核分裂象数量相对较少,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核异型性,这是区别于普通脂肪瘤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三、不同人群特征影响
1.年龄因素:非典型脂肪瘤多见于成人,儿童罕见,可能与成人组织细胞的分化及生物学行为特点相关,儿童发病时需高度警惕其他特殊病变的可能。
2.性别因素:男性与女性在非典型脂肪瘤的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基因异常等因素相关,与性别本身无直接的特异性关联。
3.生活方式与病史:生活方式对非典型脂肪瘤的直接影响尚不明确,但有既往脂肪瘤病史的患者发生非典型脂肪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密切随访监测,因非典型脂肪瘤具有一定的局部复发倾向,既往脂肪瘤病史提示组织细胞可能存在一定的异常增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