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主要有一般治疗、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鞘内注射和手术治疗五种方法。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常继发于粟粒型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脑膜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
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头痛时给予止痛治疗等。
2.抗结核治疗
药物选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根据病情可选择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使用。
治疗疗程: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监测药物副作用。
3.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膜刺激症状。
药物选择: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使用方法:一般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疗程一般为2~3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4.鞘内注射
适应证:病情较重或有脑积水者。
药物选择: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异烟肼、链霉素等。
操作方法:通过腰椎穿刺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感染。
5.手术治疗
适应证:脑积水严重、颅内压明显升高者。
手术方法:可行侧脑室引流术等。
术后处理:术后需继续抗结核治疗,并注意观察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应注意患儿的护理,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