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可致风湿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等表现、少数有游走性大关节炎,部分患者急性期后有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需关注。
一、风湿性心脏病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部分患者感染后可引发免疫反应累及心脏。链球菌产生的抗原与人体心脏抗原相似,引发交叉免疫反应,可导致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等。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可致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受损,影响心脏正常结构与功能,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甚至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儿童因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后发生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相对更高,需密切关注心脏相关指标变化。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若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迁延转为慢性肾炎,影响肾功能,出现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儿童在感染猩红热后,肾脏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更为敏感,更需警惕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三、关节炎
少数猩红热患者感染后可出现游走性大关节炎,常累及膝、踝、肘等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若未进行规范治疗,炎症持续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受损,进而遗留关节畸形或慢性关节疼痛,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受损可能对其骨骼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四、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部分患者在猩红热急性期后可能出现链球菌感染后状态,表现为乏力、多汗、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多数可逐渐恢复。然而,对于免疫力较低或感染控制不彻底的人群,该状态可能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生活状态,需加强随访观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