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属高度恶性肿瘤病理镜下见细胞密集核分裂象多具侵袭性生长特性,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盆腔压迫表现发病年龄跨度广好发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诊断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核心早期全切晚期综合治疗,预后差需长期密切随访并针对不同人群个体化处理。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病理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密集,核分裂象≥10个/10高倍视野(HPF),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易发生肌层浸润及远处转移,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比恶性程度更高。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可伴有下腹疼痛、腹部包块等症状,部分因肿瘤侵袭性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尿频、便秘等盆腔压迫表现。发病年龄跨度较广,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育龄期女性也可罹患。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发现子宫内异常回声,CT及MRI能精准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辅助评估肿瘤侵犯范围;2.病理学检查:通过刮宫或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多呈CD10、波形蛋白等阳性,是确诊的金标准。
四、治疗方式
以手术治疗为核心,早期患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晚期患者需结合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可能涉及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等手段,旨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病灶。
五、预后及随访
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较差,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高。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包括定期妇科检查、影像学复查(如超声、CT等)及肿瘤标志物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并及时干预。特殊人群方面,育龄期女性治疗时需权衡肿瘤根治与生育功能保留,老年患者则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制定个体化随访及治疗方案,强调全程关注患者身心状态以优化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