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有前驱期起病急现发热咽痛等1-2天、出疹期发热后1-2天出疹有相关皮疹表现等2-4天、恢复期发热消退皮疹脱屑1-2周的症状,治疗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需隔离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儿童老人用药要遵原则,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防搔抓继发感染。
一、猩红热的症状
(一)前驱期症状
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40℃,同时伴有咽痛、头痛、呕吐等不适,部分患儿可能会有食欲减退的情况,此阶段一般持续1~2天。
(二)出疹期症状
多在发热后1~2天开始出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颈部及上胸部,之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用手按压可褪色,伴有明显痒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皮疹会更为密集,形成深红色线状条纹,即帕氏线;面部通常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舌头初期被白苔覆盖,舌尖及边缘发红,白苔脱落后,舌面发红,舌乳头凸起,呈现草莓舌样改变。此阶段一般持续2~4天。
(三)恢复期症状
发热通常在数天后逐渐消退,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之后会出现脱屑现象,脱屑程度因人而异,轻者表现为糠屑样脱屑,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一般脱屑持续1~2周。
二、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猩红热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治疗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让患者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等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关注药物可能的过敏反应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用药时需谨慎评估。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部位,防止皮肤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