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度数个体差异大,多数有发热症状,常见37.3℃以上低热到39℃甚至更高高热,儿童易体温快速升高、可能高热或中低热且需密切监测,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易加重基础病,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热会影响基础病情需更密切观察,发热常伴其他症状,不能单依发热度数确诊,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不同人群发热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热情况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在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体温快速升高的情况,而且部分儿童可能以高热为主要表现,体温可能迅速升至39℃以上,但也有部分儿童可能表现为中低热,同时儿童发热时还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过高可能引发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热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热,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体温变化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典型,有些老年人可能发热程度不是很高,但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热时,比如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发热可能会对基础病情产生影响,例如可能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等,所以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需要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要在控制基础病的基础上关注发热情况。
发热的其他相关表现及意义
发热时可能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等。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反应,通过发热可以调动身体的免疫细胞等发挥作用来对抗病毒,但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症状以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发热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常见症状,不能单纯依据发热度数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其他伴随症状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