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评估需关注患者发热特征及全身症状、出血倾向表现、肾脏损害表现,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尿常规、特异性抗体检测情况,同时要询问患者有无疫区旅居、与鼠类等宿主动物接触、被蜱虫等叮咬等流行病学史。
一、临床表现评估
1.发热特征及全身症状:患者多出现发热,体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还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发热可能更急且症状不典型,需细致观察;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全身症状可能较隐匿,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出血倾向表现: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重者可发生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便血、血尿等。女性患者月经可能增多,老年患者出血倾向因机体代偿力下降更需关注隐匿性出血情况。
3.肾脏损害表现: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严重时可致少尿、无尿等肾功能不全表现。有基础肾脏疾病者,尿常规异常易被掩盖或加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定。
二、实验室检查解析
1.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后期渐升高,分类见淋巴细胞增多及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或减少,后期明显减少。儿童血常规变化迅速,需密切监测血小板等指标;老年患者因代偿力下降,血常规异常提示病情可能较重。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且可短期内急剧增加,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有基础肾脏疾病者,尿常规异常易被掩盖,需结合其他检查分析。
3.特异性抗体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作早期诊断依据,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具诊断意义。有免疫缺陷病史者,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或假阳性,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三、流行病学史询问
询问患者有无疫区旅居、与鼠类等宿主动物接触、被蜱虫等叮咬等情况。经常接触野外环境、从事农业劳动人群感染风险高,需重点追问接触时间、方式等;有明确疫区旅居史者,要高度警惕出血热,详尽追问相关接触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