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传播包括动物源性传播即传染源为鼠类其排泄物形成气溶胶或人被鼠咬伤接触带病毒体液可致感染,野外作业等接触鼠类机会多人群风险大,母婴传播是感染出血热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胎儿,虫媒传播为革螨恙螨叮咬可传播,常野外活动等人群需防护,疫区旅居者有症状及时就医,基础病史者感染后病情复杂需尽快就医。
一、动物源性传播
1.传染源及传播方式: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为鼠类,像黑线姬鼠、褐家鼠等携带汉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包含尿、粪、唾液等)会污染环境,其中的病毒能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便可能感染;此外,人被鼠类咬伤或者通过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体液也会引发感染。不同人群中,从事野外作业、与鼠类接触机会多的人群,例如林业工人、农田劳动者等,因接触鼠类及其污染物的概率较高,所以感染风险相对更大。
2.特殊人群影响:孕妇若感染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期女性需尤为注重防护,避免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环境。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若接触到被鼠类污染的环境,感染几率需重点关注,应避免儿童接触鼠类可能活动的区域及被其污染的物品。
二、母婴传播
1.传播机制:感染出血热的孕妇可在孕期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这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孕妇在孕期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感染出血热。
三、虫媒传播
1.传播媒介及方式:一些革螨、恙螨等节肢动物可携带出血热病毒,当它们叮咬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人。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经常进入可能存在这类节肢动物环境的人群,如经常在草丛、野外活动的人群,需留意虫媒叮咬风险,做好防护,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防虫制剂等。有疫区旅居史的人群返回后,若出现相关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因为虫媒传播也可能在旅行过程中发生感染。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所以一旦有暴露史或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