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全身症状有体温异常(高热或低体温)及伴随体温骤升的寒战,感染局部有原发感染灶特征(皮肤感染红肿胀痛、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等),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循环系统休克征象、神经系统意识障碍、泌尿系统尿量减少、凝血功能皮肤瘀点瘀斑等。
一、全身症状
1.体温异常:可表现为高热(体温>38℃)或低体温(体温<36℃),此为败血症时全身炎症反应的常见表现,体温波动与病原体入侵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毒素释放相关,不同个体因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健康状况体温表现存在差异。例如,严重感染时体温多呈高热状态,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低体温,提示病情可能更为危重。
2.寒战:常伴随体温骤升出现,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为败血症较为典型的伴随症状之一,多因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所致。
二、感染局部表现
1.原发感染灶特征:若存在皮肤感染,局部可见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皮肤脓肿,局部红肿范围明确且伴有疼痛;若为肺部感染,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局部症状,不同部位的原发感染具有各自特定的局部临床表现,这是病原体初始侵袭部位的病理反应体现。
三、器官功能障碍表现
1.循环系统: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征象,源于败血症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血管通透性及心肌功能,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引发循环功能紊乱。
2.神经系统: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昏迷等,系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所致,儿童败血症时意识改变可能更为隐匿,需密切留意其精神状态变化;老年人败血症时则更易出现意识模糊等表现,应早期识别并干预。
3.泌尿系统:尿量减少为常见表现,因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致使肾脏灌注不足,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需关注尿量变化以评估肾功能及循环状态。
4.凝血功能: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凝血异常表现,是由于败血症过程中凝血因子消耗及血管损伤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凝血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