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由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有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诊断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预防需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儿童需密切监测体温病情变化,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易现重症要关注病情尽早就诊且避免滥用药物优先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一、定义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二、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DEN-1~DEN-4),病毒在伊蚊体内增殖后可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当伊蚊叮咬被登革病毒感染的人后,病毒在蚊体内复制,再叮咬健康人时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登革热: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肌肉及骨关节剧烈疼痛、皮疹(多为斑丘疹或出血疹)、淋巴结肿大等。
2.登革出血热:除典型登革热表现外,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3.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登革出血热基础上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脉速、皮肤湿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五、诊断方法
依靠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阳性)、核酸检测等。
六、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使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定期清理积水以消除伊蚊孳生地。
2.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因儿童感染后可能更易发展为重症,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热后更易出现重症,应格外关注病情进展,一旦出现异常症状需尽早就诊,且需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