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致病毒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黏膜接触感染动物唾液以及极罕见接触感染动物组织器官传播,潜伏期通常1至3个月有较大个体差异,受咬伤部位、伤口深度、病毒数量等影响,最短可短至1周最长数年超1年罕见,儿童老人潜伏期受自身状况影响但发生暴露均需尽快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
一、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动物咬伤/抓伤传播: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等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动物唾液中的病毒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例如,当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接触到人体有破损的皮肤时,病毒便可能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2.黏膜接触传播:若被感染动物的唾液污染眼结膜、口腔黏膜、鼻黏膜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被患病动物舔舐眼部,病毒可通过眼结膜侵入。
3.罕见接触传播:极个别情况下,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器官也可能感染狂犬病,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二、狂犬病的潜伏期
1.潜伏期一般范围: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咬伤部位:头面部、颈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被咬伤时,病毒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路径较短,潜伏期相对较短;伤口深度:伤口越深,病毒进入体内后越容易快速向中枢神经系统蔓延,潜伏期可能缩短;病毒数量:被咬伤时动物唾液中病毒数量越多,潜伏期往往越短。
2.潜伏期特殊情况:最短潜伏期可短至1周,最长潜伏期可达数年,但一般来说99%的病例潜伏期在1年以内,超过1年的极为罕见。例如,有报道显示极个别潜伏期超过1年的病例,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被咬伤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等特点,若发生狂犬病暴露,潜伏期可能受其生理状态影响,需更及时处理;老年人因免疫力相对较低等因素,感染后潜伏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自身免疫状况的作用,但总体仍符合上述潜伏期的一般规律,一旦发生暴露均需尽快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