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常见类型有细菌性(因菌群失调等致分泌物灰白有鱼腥味等用抗厌氧菌药治)、霉菌性(由假丝酵母菌致豆腐渣样分泌物等用抗真菌药)、滴虫性(由毛滴虫致黄绿泡沫状分泌物等用甲硝唑治);子宫内膜息肉因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炎症刺激等致部分无症状部分异常出血等,靠超声等诊断,无症状小息肉随访,有症状大息肉用宫腔镜摘除;阴道炎长期不愈可致炎症上行增子宫内膜息肉风险,女性需保持外阴清洁等,不同人群有不同关注要点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生殖健康。
一、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常见类型及特点如下:
细菌性阴道炎:多因阴道内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增多引发,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有鱼腥味,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见线索细胞等确诊,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阴道分泌物呈豆腐渣样,瘙痒明显,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假菌丝或芽孢,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阴道分泌物多呈黄绿色、泡沫状,伴瘙痒,通过阴道分泌物找到滴虫确诊,常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
二、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病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炎症刺激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无症状,部分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异常回声),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并取组织活检。治疗上,无症状、较小的息肉可定期随访,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多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
三、二者关联及注意事项
阴道炎与子宫内膜息肉存在一定关联,阴道炎长期不愈可能导致炎症上行感染,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女性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出现阴道异常分泌物、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不同人群需特别关注:育龄期女性要重视生育相关影响,绝经后女性需警惕恶变可能,均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以保障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