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健康体重可通过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保持BMI正常范围来降低患病风险,适龄生育及母乳喂养有保护作用,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等可减少医源性内膜种植风险,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高风险无生育计划者遵医嘱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等,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相关病变有助尽早干预。
一、维持健康体重
保持适宜体重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肥胖(体质指数BMI≥28)会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应通过均衡饮食(如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和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维持BMI在18.5~23.9的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二、适龄生育与母乳喂养
尽早生育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保护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未生育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高于已生育女性。适龄怀孕后,妊娠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及月经停止等因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此外,母乳喂养也可能降低患病风险,建议产妇尽量进行母乳喂养,时长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至少坚持6个月左右。
三、减少医源性内膜种植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可降低医源性内膜种植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例如,尽量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手术,若必须进行,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以降低手术风险;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及妇科检查等,防止经血逆流导致内膜细胞种植到盆腔等部位。
四、药物预防(遵医嘱)
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高风险但暂无生育计划的女性,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等。复方口服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逆流及内膜细胞活性,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用药。
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变。尤其是有痛经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等可疑症状的女性,通过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异常,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阻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