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有发热伴三痛、胃肠道症状及三红表现,低血压休克期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少尿期以尿量减少等为突出表现,多尿期尿量渐增易致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尿量渐正常多数症状消失部分遗留乏力等,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密切监测体温等,老年人基础病多需注重生命体征监测,女性治疗综合考虑生理因素,有基础病史患者病情复杂需个体化诊疗。
一、发热期症状
发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表现,体温可升至39~40℃,持续3~7天。伴随“三痛”症状,即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较为明显。胃肠道症状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还可出现“三红”表现,即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
二、低血压休克期症状
此期多发生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患者可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等,严重时可出现微循环障碍,危及生命。
三、少尿期症状
少尿期主要以尿量减少为突出表现,同时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谵妄等,还可出现水肿,甚至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为脉搏洪大、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
四、多尿期症状
多尿期时尿量逐渐增多,此期患者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仍可能存在乏力等不适。
五、恢复期症状
恢复期患者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多数症状逐渐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乏力、多汗等表现,一般需较长时间恢复体力。
六、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因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应加强监测。
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注重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女性:特殊生理期一般不影响出血热症状的基本表现,但治疗时需综合考虑生理因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理期的不恰当药物。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可能更复杂,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与出血热的相互影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