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由HBVDNA定量决定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性不同人群中婴幼儿易慢性化健康成人多可清除病毒孕妇需母婴阻断有血液暴露风险人群需防护预防可接种疫苗日常接触一般不传染但避共用可能血液暴露物品性生活用安全套可降风险。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由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水平决定,HBVDNA定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二、传播途径
(一)母婴传播
这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HBVDNA阳性,可在分娩过程中或宫内将病毒传给婴儿。
(二)血液传播
包括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纹身、扎耳洞等侵入性操作,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进入人体而感染。
(三)性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时,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黏膜等途径传播。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一)婴幼儿时期感染人群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乙肝病毒后更易慢性化成为携带者,需密切关注并定期监测。
(二)健康成年人感染人群
健康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多可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较少发展为携带者,但仍需注意监测。
(三)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
孕妇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需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婴儿感染风险。
(四)有血液暴露风险人群
医护人员等有血液暴露风险的人群需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因职业暴露感染乙肝病毒。
四、预防措施
(一)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抵御乙肝病毒感染;成人中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无免疫者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二)日常生活接触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餐具、握手、拥抱等一般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乙肝,但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以防通过血液途径感染。
(三)性传播预防
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乙肝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