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自身患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致胎儿脑发育异常增脑瘫风险,产时胎儿窒息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易引发脑瘫,产后新生儿严重黄疸未治、颅内出血、严重感染会损伤脑致脑瘫。
一、产前因素
1.感染因素: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此类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干扰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进程,致使脑组织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发生脑瘫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感染孕妇。
2.接触有害因素: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等)、受到放射线照射等,这些因素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增加胎儿出现脑发育异常进而引发脑瘫的几率。
3.孕妇自身疾病:孕妇孕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可能造成胎盘功能不全,使得胎儿在宫内处于缺氧环境,影响脑部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脑瘫发生的可能性。
二、产时因素
1.窒息缺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脐带绕颈、产程过长等情况,会导致脑部严重缺氧缺血,使得脑部神经细胞受损,影响脑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脑瘫。比如,脐带绕颈时间过长可致使胎儿脑供氧急剧减少,损伤神经组织。
2.早产: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脑部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较弱,易发生脑损伤,从而提高了脑瘫的发生风险。大量临床数据显示,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
3.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脑部发育相对不完善,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较易出现脑瘫相关症状。
三、产后因素
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期严重黄疸若未得到及时治疗,胆红素会在脑部沉积,引发胆红素脑病,对脑部神经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脑瘫。研究发现,未规范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脑瘫的概率显著升高。
2.颅内出血:新生儿期发生颅内出血,如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会破坏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运作,增加脑瘫的发病风险。
3.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期发生严重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炎症会侵袭脑实质,破坏神经组织,干扰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发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