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依恶性程度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与染色体异常等机制相关,不同部位表现各异,MRI是重要影像诊断手段,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术后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高级别常需替莫唑胺等;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有脂肪组织部位,多单发、生长缓慢、边界清、质地软,与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无症状,皮下肿块明显时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发现,B超、CT可辅助诊断,病理可确诊,无症状可观察,有症状或影响美观等可手术切除且复发概率低。
一、胶质瘤
1.定义与分类: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依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和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等),其发生与染色体异常、原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等机制相关。
2.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表现各异,常见头痛、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高级别胶质瘤进展快,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呕吐、意识障碍等。
3.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中MRI是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通过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分析。
4.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尽可能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高级别胶质瘤常需辅助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
二、脂肪瘤
1.定义与特点: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组织的部位,多为单发,生长缓慢,边界清楚,质地柔软。
2.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脂肪代谢异常等有关,部分患者无明确诱因。
3.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多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表面皮肤正常,一般无疼痛等不适,若位于深部或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相应症状。
4.诊断手段: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体表肿块,影像学检查如B超可显示肿块为均匀低回声区,CT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影,病理检查可确诊。
5.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脂肪瘤可密切观察,若影响美观或出现压迫症状等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概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