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类脑血管疾病统称,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定义上脑卒中因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致脑组织损伤,脑梗塞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病因上脑梗塞由血管内血栓等致血管狭窄闭塞,脑卒中还包括出血性卒中由血管破裂出血致,中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病史者易患;临床表现上两者有相似症状,脑梗塞起病较缓,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更急,儿童罕见且表现不典型,老年易有严重后果;影像学检查中头部CT可初步筛查,脑梗塞早期CT无明显异常,24-48小时见低密度灶,出血性脑卒中CT见高密度灶,MRI对脑梗塞检出更早更敏感。
病因方面: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等原因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得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脑卒中除了缺血性卒中(如脑梗塞)外,还包括出血性卒中,如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出血性卒中主要是因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等更易发生脑卒中及脑梗塞;从生活方式看,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二者发生风险,且对男性和女性影响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发生脑卒中及脑梗塞的风险均显著高于无基础病史者。
临床表现方面:两者均可出现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头痛、呕吐等症状,但脑梗塞起病相对较缓,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逐渐达到高峰;而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更急,症状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发生脑卒中及脑梗塞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血管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可能因年龄小而不典型;对于老年人群,症状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下降而更易出现严重后果。
影像学检查方面:头部CT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脑梗塞在CT上早期可无明显异常,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而出血性脑卒中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出血灶。MRI对脑梗塞的检出更早、更敏感,早期即可发现缺血病灶,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及与其他类型脑卒中的鉴别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