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综合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等传播有发热咽峡炎皮疹脱屑等表现可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主要用抗生素治疗儿童需加强隔离防护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重视病情监测与基础病管理。
一、定义
猩红热综合征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为主要特征。
二、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可产生红疹毒素等多种毒素和酶,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骤起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咽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2.咽峡炎:表现为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有时可见片状白膜,易拭去。
3.皮疹:发病后1~2天出现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针尖大小丘疹,触之似砂纸感,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可有少量皮疹,口鼻周围无皮疹,呈现“口周苍白圈”。
4.脱屑:皮疹消退后1周左右开始脱屑,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一般持续2~4周,无色素沉着。
四、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等表现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可见中毒颗粒。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需隔离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等一般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为高发人群,需加强隔离防护,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体温、皮疹等情况,若出现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此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需更加注意监测病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需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