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婴儿因脐环发育不完善等易发病多数可随生长发育自愈,成人多与肥胖等致腹内压高因素相关,婴儿脐疝腹内压高时脐部有可复性肿物,成人症状隐匿,诊断靠体格检查等,婴儿脐疝多数2岁内自愈可使用疝带等,成人一般需手术,婴儿要避免增加腹内压情况,成人需控基础病预防。
一、定义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经脐部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腹外疝,是较为常见的疝病类型。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脐环会逐渐闭锁。若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当腹内压增高(如哭闹、咳嗽、便秘等)时,腹腔脏器可通过脐部薄弱区突出形成脐疝。
三、好发人群
(一)婴儿
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脐环发育不完善,腹内压稍高即可引发脐疝,多数可随生长发育自愈。
(二)成人
多与肥胖、妊娠、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相关,这些情况可导致腹内压持续升高,进而诱发脐疝。
四、临床表现
(一)婴儿脐疝
常在哭闹、咳嗽、排便等腹内压增高时,脐部出现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平卧时肿物可回纳消失,脐部皮肤可见缺损及突出的肿物。
(二)成人脐疝
症状相对隐匿,可能仅有腹部隐痛、不适,疝块较小者不易察觉,疝块较大时可伴有坠胀感等,且疝内容物较难回纳。
五、诊断
主要依据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可见脐部存在突出肿物,结合腹内压增高时肿物突出、平卧或复位后肿物消失等表现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借助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辅助明确疝内容物情况。
六、治疗与预后
(一)婴儿脐疝
多数可在2岁内自愈,可使用疝带压迫脐环,避免疝内容物突出,同时需尽量减少婴儿哭闹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
(二)成人脐疝
一般需手术治疗,通过手术修复脐部薄弱区域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经规范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疝内容物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护理时需避免过度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密切观察脐疝变化,若2岁后仍未自愈或出现嵌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成人
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肥胖者应合理控制体重,有慢性咳嗽、便秘等情况者需积极治疗,以降低腹内压,预防脐疝加重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