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烧体温无固定范围,部分超37.3℃,也有低热或不发热的,不同人群发烧表现有差异,儿童小的易高热,成年人范围广,老年人情况复杂,发烧伴随症状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儿童高热易惊厥需谨慎,老年人发热加重器官负担,运动好者症状可能轻,卧床者恢复慢且防压疮,有基础病者发烧要防基础病加重。
一、不同人群发烧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较高热的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影响。例如部分婴幼儿感染后可能体温可迅速升至39℃及以上,但也有一些儿童可能只是中度发热,体温在38℃左右等。
成年人:成年患者感染后发烧体温范围较广,有的可能刚开始是低热,体温在37.3-38℃,之后可能逐渐升高,部分人会达到38.5-39℃甚至更高,但也有少部分成年患者发热程度相对较轻。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情况相对复杂,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体温变化可能不太典型,有的老年人可能发烧体温不是很高,38℃左右,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较高热,而且老年人发热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等,需要更加密切关注。
二、发烧伴随症状及应对考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发热时,因为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儿童发热需要更加谨慎观察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到38.5℃及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适当物理降温等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大血管丰富部位);老年人发热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所以需要更关注发热伴随的呼吸、心率等变化情况。
生活方式:如果是经常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群,感染后发烧可能相对身体较为虚弱者症状表现可能相对轻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而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人群感染后发烧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注意预防压疮等问题。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比如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烧,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需要更加积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评估。例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热时,要警惕是否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