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会引起出血,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等,机制是炎症致内膜损伤、子宫收缩异常,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育龄女性影响生殖功能等,绝经后女性出血需警惕严重病变,有基础病史人群出血可能加重病情,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
一、出血的表现形式
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者非经期的阴道流血,这种流血没有规律可循,量可多可少。例如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经期超过7天仍有少量出血,或者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性交后出血:炎症存在时,子宫内膜处于敏感状态,性交过程中子宫受到刺激,容易引起出血,表现为性交后阴道少量流血。
二、引起出血的机制
炎症导致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时,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炎性因子刺激子宫内膜,使得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同时,炎症还可能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导致内膜局部出现破损、溃疡等,进而引起出血。
子宫收缩异常:炎症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功能,子宫收缩不协调或收缩过强时,会影响子宫血管的闭合,导致血管持续开放或再次开放,引起出血。比如子宫收缩过强可能会使原本已经关闭的血管再次受到牵拉而破裂出血。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及影响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若患子宫内膜炎引起出血,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殖功能,干扰受精卵的着床等过程,增加不孕的风险。而且长期的出血还可能导致贫血等并发症,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出血情况可能更需引起重视,因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较薄,出血可能提示有更严重的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需要进一步排查。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史,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出血可能会加重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导致出血不易止住,出血时间延长等情况。此时需要在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同时,关注凝血功能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出血。
总之,子宫内膜炎是有可能引起出血的,当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尤其是怀疑有子宫内膜炎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B超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