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和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温暖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繁殖,接触被污染物品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病,脚气依据足部瘙痒、水疱等典型表现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灰指甲观察指甲变色等外观改变结合真菌镜检、培养及甲组织病理辅助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保持足部及甲部清洁干燥、不与他人共用物品,药物治疗外用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乳膏等按疗程使用,病情严重等外用不佳时遵医嘱用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且需医生评估特殊人群,儿童优先外用口服严遵医嘱,孕妇外用相对安全口服慎选,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血糖并防感染加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脚气(足癣)和灰指甲(甲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温暖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繁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拖鞋、毛巾等)易引发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病。
二、诊断方法
(一)脚气诊断
依据足部出现瘙痒、水疱、脱屑、糜烂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皮屑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或真菌培养可确诊。
(二)灰指甲诊断
观察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外观改变,通过真菌镜检(甲屑镜检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种类)及甲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
三、治疗方式
(一)非药物干预
1.保持足部及甲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长时间穿不透气鞋袜。
2.不与他人共用鞋袜、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涂抹于病变部位,按疗程使用以确保杀灭真菌。
2.口服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或外用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使用,如伊曲康唑等,但需医生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后谨慎应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格外谨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黏膜娇嫩,尽量优先选择外用温和抗真菌药物,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以防对肝肾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若需使用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二)孕妇
孕妇用药需谨慎,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但口服抗真菌药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咨询妇产科及皮肤科医生后权衡利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反复发生真菌性皮肤病,需积极控制血糖,在规范治疗真菌的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保持足部清洁,预防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