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临床表现有突然起病多高热、咽痛等咽部症状,特征性体征包括发病初期舌面白苔渐脱现草莓舌、发热1-2天后出现弥漫性充血皮肤针尖大小丘疹伴痒,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咽拭子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确诊,婴儿期需密切观察进食等不典型症状表现防忽视,学龄期要结合表述及皮疹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鉴别。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突然起病,体温可迅速升至39℃左右,部分儿童可出现高热持续状态,不同年龄儿童发热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细微不同,但一般以明显高热为特征。
2.咽部症状:咽痛较为常见,检查可见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明显,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年龄较小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仅表现为哭闹、拒食等与咽部不适相关的行为。
二、特征性体征
1.草莓舌:发病初期舌面被白苔覆盖,随着病情进展白苔逐渐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呈现草莓样外观,这是猩红热较具特异性的体征之一,各年龄儿童均可出现此表现,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皮疹: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分布着针尖大小的丘疹,用手按压时皮疹颜色可消退,松开后又恢复充血状态,且疹间皮肤无正常色泽,呈现一片潮红,同时患儿多伴有皮肤瘙痒感,不同年龄儿童皮疹分布范围可能有差异,但整体符合上述典型皮疹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这是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常见血液学表现,不同年龄儿童血常规指标虽有正常参考范围,但感染时该变化具有提示意义。
2.咽拭子培养:取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进行培养,若能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则可明确猩红热的病原学诊断,此检查对于确诊至关重要,各年龄儿童均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咽拭子采集以获取准确结果。
四、不同人群注意要点
婴儿期儿童:婴儿可能不能准确表达咽部疼痛等症状,需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有无哭闹不安等表现,同时重点检查咽部情况,因为婴儿猩红热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要提高对婴儿疑似猩红热的警觉性。
学龄期儿童:学龄期儿童能较好表述自身不适,如咽痛、发热等,需结合其皮疹表现等综合判断,且要注意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因其表达相对清晰,更需细致询问病史及观察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