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分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病因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有关,临床表现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月经异常等及宫颈息肉的接触性出血等,诊断靠妇科检查、超声、宫腔镜,治疗有观察随访和手术,育龄期、更年期、妊娠期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肿物,由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按部位分为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及血管;宫颈息肉多由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
二、病因
1.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雌激素刺激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形成息肉,育龄期女性因激素波动易受影响,更年期女性若雌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诱发。
2.炎症刺激:长期妇科炎症反复刺激宫颈或宫腔,可导致局部黏膜增生形成息肉,如阴道炎、子宫内膜炎未有效控制时。
三、临床表现
1.子宫内膜息肉:可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若息肉位于宫颈口脱出,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等。
2.宫颈息肉:多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或妇科检查后,也可出现白带增多,部分患者息肉较小无明显不适。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初步了解宫颈及子宫情况,宫颈息肉可发现宫颈口有肿物突出。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筛查手段,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有无占位及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有助于初步判断。
3.宫腔镜检查:为诊断子宫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息肉数目、位置,并可同时进行活检,判断有无恶变。
五、治疗方式
1.观察随访:对于小的、无症状的息肉,尤其是绝经后无恶变倾向者,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变化。
2.手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需手术干预,常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通过宫腔镜直视下将息肉摘除,创伤小、恢复快。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激素波动可能影响息肉生长,需关注月经变化,若出现月经异常及时就医,备孕女性发现息肉可评估妊娠对息肉的影响及手术必要性。
2.更年期女性:此阶段息肉恶变风险相对升高,发现息肉后更应重视,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时尽早手术。
3.妊娠期女性:若孕期发现息肉,需根据息肉大小、症状等评估,无症状小息肉可观察,有症状或较大息肉可能需在合适孕周手术处理,需综合考虑对妊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