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因皮肤本身因素如干燥、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引发,也与肝肾疾病致胆汁淤积或毒素蓄积、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引起、恶性肿瘤释放瘙痒介质等系统疾病相关,还可由药物过敏、接触过敏原导致,神经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干扰神经调节致痒,儿童需注意皮肤清洁干燥,老年人要减少洗浴频率并关注系统疾病,妊娠期女性激素变化致痒需避免搔抓及时就医排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情况。
一、皮肤本身因素
1.皮肤干燥:多见于老年人及秋冬季节,因皮肤保湿功能减退,水分丢失,皮肤屏障受损,易引发瘙痒,尤其洗澡过频、水温过高会加重干燥致痒。
2.皮肤病: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
银屑病:慢性鳞屑性皮肤病,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瘙痒程度不等;
荨麻疹: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风团伴瘙痒。
二、系统疾病相关
1.肝肾疾病:
肝功能不全时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致瘙痒;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体内毒素蓄积可引发皮肤瘙痒。
2.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皮肤含糖量升高,利于细菌、真菌繁殖,刺激神经引起瘙痒;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加快,皮肤血流增加、温度升高,可出现皮肤瘙痒。
3.恶性肿瘤:部分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瘙痒介质等有关。
三、药物或接触物因素
1.药物过敏:服用某些药物后(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
2.接触过敏原:接触化纤衣物、化妆品、植物(如毒葛)等过敏原,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瘙痒、皮疹。
四、神经精神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干扰神经调节,导致皮肤瘙痒的异常感觉;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长期搔抓、摩擦等刺激可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皮肤薄嫩,易受蚊虫叮咬、尿布疹等影响,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
老年人:皮肤保湿能力差,应减少洗浴频率,避免水温过高,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同时需关注肝肾等系统疾病,定期体检。
妊娠期女性:激素变化可致皮肤瘙痒,应避免搔抓,选择温和护肤品,若瘙痒严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