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并发症防治和康复治疗。急性期符合指征可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一般支持治疗要监测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并发症需防肺炎、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康复治疗要早期介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家属配合并注意安全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急性期治疗
1.静脉溶栓:若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一般发病4.5小时内,需经专业评估排除禁忌证),可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能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及时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中风,在合适时间窗内(一般发病6-24小时内,部分可延长至7-24小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取栓等,能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提高患者预后。
二、一般支持治疗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如血压过高需谨慎降压,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血氧饱和度低时需给予吸氧等处理。
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意识障碍等情况的老人,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操作,以保证有效通气。
三、并发症防治
1.肺炎:定期为老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炎。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老人,需注意进食方式,必要时鼻饲,减少误吸风险。
2.深静脉血栓:鼓励老人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可使用气压治疗仪等辅助设备。
3.应激性溃疡:对于病情较重的老人,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可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方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语言康复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老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认知康复则针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行相应训练。
2.康复时机与方案:康复治疗需根据老人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一般在发病后数天至数周内开始,且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以最大程度恢复老人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老人在康复过程中需家属积极配合,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注意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