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的妇科常见炎症分急性和慢性,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及经期卫生不良、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急性多起病急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等,慢性病程长症状隐匿,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治疗主要用敏感抗生素确保疗程,妊娠期需谨慎选抗生素,老年女性要注意外阴清洁及定期妇科检查。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二、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多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宫颈淋巴蔓延或血行传播等途径侵入子宫内膜。
(二)诱因
1.经期卫生不良:如经期不注意外阴清洁、使用不洁卫生巾等,易导致病原体滋生感染。
2.宫腔操作: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若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佳,易引发子宫内膜感染。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可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三、分类及表现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常伴有异味,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情况。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病程较长,症状相对隐匿,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异常。
四、诊断方法
(一)妇科检查
可见子宫压痛、附件区可能有增厚及压痛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2.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检测出病原体,明确感染类型。
(三)子宫内膜活检
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子宫内膜的炎性改变情况,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时需确保疗程足够,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转为慢性炎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若妊娠期发生子宫内膜炎,需谨慎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应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保障母婴健康。
(二)老年女性
因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子宫内膜感染。此类人群需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若出现下腹不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