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遭细菌感染引发的炎性病变致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残留、宫腔操作消毒不严或术后卫生不佳、邻近器官炎症蔓延,临床表现有局部下腹部持续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异味,全身轻者低热重者高热寒战乏力等,诊断靠妇科检查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异常及分泌物检测、影像学超声见内膜增厚积液,治疗是依据药敏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或口服给药,特殊人群中孕产妇需及时治疗观察,老年女性注重外阴清洁定期体检,儿童罕见需鉴别非感染因素遵儿科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遭受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炎性病变,致病菌侵入子宫内膜后导致局部及全身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残留: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存在胎盘、胎膜等残留组织,为细菌滋生提供了适宜环境,从而引发感染。
2.宫腔操作因素:如刮宫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若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后卫生不佳,易使细菌侵入子宫内膜导致感染。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颈炎、盆腔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子宫内膜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下腹部多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且伴有异味。
2.全身症状:轻者出现低热,重者可表现为高热、寒战、乏力等,若感染未得到控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有压痛。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有积液等异常表现。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依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给药以控制感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产妇:产后或流产后发生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需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影响子宫复旧及引发全身感染,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子宫恢复状况及生命体征。
2.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较弱,应注重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3.儿童:极为罕见,若出现类似症状需谨慎鉴别非感染性因素,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