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异质性恶性肿瘤,分为低度恶性(细胞分化较好、生长缓、预后优、常局部浸润少转移)和高度恶性(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紊乱、下腹疼痛、腹部包块,诊断靠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治疗依情况定,育龄女性月经异常需排查,绝经后女性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危险信号,有相关病史者需定期妇科复查。
一、定义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一组恶性肿瘤,其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具有异质性,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
二、分类及特点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生长相对缓慢,预后相对优于高度恶性类型,常表现为局部浸润,较少远处转移。
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瘤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三、临床表现
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阴道出血。
月经紊乱:可出现月经周期改变,如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
下腹疼痛:肿瘤生长刺激周围组织或合并感染时可引起下腹隐痛或胀痛。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下腹部包块,多因肿瘤增大所致。
四、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质软,或触及盆腔内包块。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判断子宫及盆腔情况;CT、MRI有助于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刮宫或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
辅助治疗: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及分期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低度恶性者可能根据情况选择化疗或放疗;高度恶性者通常需联合化疗、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若出现月经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能,尤其有月经紊乱、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危险信号,需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有相关病史人群:既往有子宫内膜病变等病史者,应定期进行妇科复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