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支原体感染的原因包括性传播、自身抵抗力下降和医源性因素。性传播中无保护性行为、女性生殖系统特点致女性更易感染;自身抵抗力下降与青春期及育龄期激素波动、幼女和绝经后抵抗力弱、不良生活方式及营养不良有关;医源性因素涉及医疗操作不无菌和抗生素使用不当破坏菌群平衡引发感染。
一、性传播是主要原因之一
1.传播途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妇科相关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中,支原体可在性伴侣之间相互传播。多项研究表明,有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行为的人群,感染妇科支原体的风险显著升高。这是因为性接触过程中,生殖器官的黏膜直接接触,为支原体的侵入和定植提供了条件。
2.性别影响: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妇科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点,女性的尿道短、宽且直,与阴道、肛门邻近,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而男性的生殖系统相对更具屏障保护作用,所以在性传播中女性感染几率更高。
二、自身抵抗力下降相关
1.年龄因素: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相对来说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而幼女和绝经后女性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幼女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的防御机制不完善;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这些年龄段的女性更容易受到支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感染。
2.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熬夜会使机体的生物钟紊乱,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免疫因子的分泌,从而使身体对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另外,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当机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时,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增加了妇科支原体感染的易感性。
三、医源性因素
1.医疗操作:如妇科检查、宫腔操作等医疗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就可能将外界的支原体带入生殖道,从而引起感染。例如,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时,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环境不符合无菌要求,就有可能导致支原体感染。
2.抗生素使用不当:长期或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支原体等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因为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可以抑制支原体等病原体的生长,当抗生素破坏了这种平衡后,支原体就可能过度增殖并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