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表面传播,医院内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会在患者间传播,医护人员接触感染患者后手部未严格清洁消毒再接触其他患者也会造成传播,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感染风险高,医疗机构需加强环境消毒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消毒流程、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特殊人群及家属应配合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接触传播
耳念珠菌可通过直接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表面而感染。健康人群若接触到被耳念珠菌污染的物体,如医院病房内的床栏、医疗器械表面(未彻底消毒时)、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耳念珠菌可能借助接触途径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例如,在医院环境中,若物体表面存在耳念珠菌,免疫力相对正常的个体接触后,若皮肤黏膜无破损,可能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创口等侵入,从而导致感染发生。
二、医院内传播
(一)医疗器械相关传播
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如内镜、呼吸治疗设备等,若消毒不彻底,残留的耳念珠菌可在不同患者间传播。比如,内镜在检查完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后,未经过规范且有效的消毒流程,再次用于其他患者时,就可能将耳念珠菌传播给新的宿主,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易受影响,因为他们的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能力较弱,更容易被感染。
(二)医护人员操作传播
医护人员在接触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后,若手部未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再接触其他患者时,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例如,医护人员为耳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后,手部沾染了耳念珠菌,若未正确洗手消毒便去接触其他患者,就会将耳念珠菌传播至其他患者身上,导致医院内患者间的耳念珠菌传播。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医护人员的这种操作传播风险对他们的健康威胁更大,需特别强调医护人员严格的防护和操作规范。
三、特殊人群的感染风险及应对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尤其是早产儿等免疫力较弱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限,通过上述接触传播和医院内传播途径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更高。对于这类特殊人群,医疗机构需加强环境消毒管理,严格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流程,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等防护措施,以降低耳念珠菌在特殊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同时,特殊人群自身及家属也应配合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如在医院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高风险环境等,最大程度避免耳念珠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