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会出现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肉无力、萎缩、运动不协调等,不同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皮肤改变、出汗异常等,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不同。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见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这是因为神经受损影响了感觉信号的传导。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在感觉减退方面,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触觉、痛觉、温度觉等会降低,例如手指周围神经损伤时,触摸物体的感觉会变迟钝,对冷热的感知也不如正常时敏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而老年人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障碍可能会因机体整体机能下降而恢复相对缓慢。
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无力:周围神经支配相应肌肉,神经损伤后所支配肌肉会出现无力现象,严重时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肢体运动,如腕部神经损伤可导致手部握力下降,难以握紧物品。不同性别在运动功能障碍上可能无明显本质差异,但由于体力活动习惯不同,男性可能更早发现因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日常活动受影响情况。
肌肉萎缩:长期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得不到正常神经冲动刺激,会逐渐发生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肌力进一步下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糖尿病会影响神经及血管功能,进一步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和神经调节。
运动不协调:周围神经损伤还可能导致运动协调性变差,例如足部周围神经损伤时,行走时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容易绊倒等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不协调的问题可能会更突出,因为其本身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基础相对较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改变:周围神经损伤影响自主神经对皮肤的调节,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失去正常光泽、变脆等情况。老年人由于皮肤本身就相对干燥,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改变可能会更明显,需要更加注意皮肤的保湿和护理。
出汗异常:受损神经支配区域出汗可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多汗或无汗。例如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时,可能出现手部多汗或无汗的情况,这会影响局部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多汗可能导致皮肤浸渍,无汗则易使皮肤干裂。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周围神经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更严重,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