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最主要症状包括贫血相关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贫血相关症状有缺铁性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异食癖;消化道症状有腹痛(早期上腹或脐周隐痛钝痛,随病情进展变化)、腹泻(大便次数多、稀薄带黏液,儿童更明显易致脱水等)、恶心呕吐(病情重时出现,与肠道功能紊乱、毒素吸收等有关),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有差异,有病史人群再次感染症状相对较轻
贫血相关症状:
缺铁性贫血表现:钩虫寄生人体后,其口囊咬附在小肠黏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这是因为长期慢性失血使得体内铁元素丢失过多,无法满足身体造血需求,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上述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贫血会严重影响其骨骼、神经系统等的正常发育。
异食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嗜食生米、泥土等,这可能与贫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由于贫血引起身体代谢和神经调节的异常,患者出现味觉改变,表现为对非食物物质的偏好。
消化道症状:
腹痛: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隐痛、钝痛等,这是因为钩虫寄生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紊乱。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有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溃疡病的节律性腹痛,但不如溃疡病典型。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带有黏液,严重时可呈水样便。这是由于钩虫寄生破坏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症状。儿童患者腹泻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肠道黏膜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病情较重时,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毒素吸收可能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钩虫病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钩虫后贫血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进展更快;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贫血症状可能会加重;长期从事户外劳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生活的人群,感染钩虫病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易显现。对于有钩虫病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时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