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分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壁关系分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有经量增多等表现,对生育等有影响,可通过超声检查等诊断
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或消退。这是因为肌瘤的生长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相关,育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相对活跃,更易引发肌瘤生长。
性别因素:仅发生在女性身上,是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统肿瘤问题。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一些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脂肪组织可以分泌雌激素,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平衡;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其发病风险也可能增加。
肌瘤的生长部位及类型
按生长部位分类:可分为宫体肌瘤(占90%)和宫颈肌瘤(占10%)。
按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被肌层包围,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70%。
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20%。若肌瘤仅以蒂与子宫肌壁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时肌瘤可变性坏死。
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由黏膜层覆盖,约占10%~15%。这类肌瘤易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临床表现及影响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与肌瘤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有关;还可出现下腹包块,当肌瘤较大时,患者可自己摸到腹部包块;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有臭味;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
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妊娠期肌瘤可能迅速增大,发生红色样变,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分娩期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可明确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内的肌瘤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内部结构显示更清晰,尤其适用于诊断子宫浆膜下、阔韧带内等特殊部位的肌瘤,但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的情况,同时可进行活检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