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体感染致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病因有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经期卫生不良及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临床表现有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及子宫附件压痛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子宫内膜活检进行治疗主要用抗生素需休息清洁避免性生活孕妇要及时规范治疗监测胎儿老年女性注重卫生尽早就诊。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病原体突破宫颈防御侵入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结构的炎性改变。
二、病因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产后宫腔内有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情况,或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宫腔内有组织残留,均易导致细菌入侵引发感染。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宫腔操作,若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引发子宫内膜炎。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或经期性交等,可使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炎症。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下腹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部坠胀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2.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
3.阴道分泌物异常: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伴有异味。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二)体征
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产后、流产后、宫腔操作史,经期卫生情况等。
(二)妇科检查
检查子宫、附件有无压痛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C-反应蛋白:可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3.病原体检测:通过阴道分泌物、宫腔分泌物等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
(四)子宫内膜活检
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炎症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发生子宫内膜炎需警惕对胎儿的影响,应及时规范治疗,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防止炎症扩散影响妊娠结局。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若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